一动就暴汗 尤其是在头部 且汗出身凉 要怎么解决

一动就全身暴汗,尤其是在头部,而且一出汗身上是凉的,要怎么解决?
汗病是非正常的全身或局限性津液外泄 。多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紊乱,致营卫腠理功能失和开阖失常,津液气失摄外泄为病 。
汗病多与感染,免疫、内分泌病,慢性消耗性病,体质功能性汗出相关 。
 
一,《素问 阴阳别论》:
“汗者,精气也",
“阳加于阴,谓之汗",
“五脏化液 心为汗”
“炅则腠理开,…汗大泄,故气泄…".
元代朱丹溪:“阴虚阳必凑,发热而自汗 。阳虚阴必盛,发厥而自汗",提出:宜敛心气,益肾水,使阴阳调和,水火升降,其汗自止 。明代 王肯堂认为内伤之汗多由心肾虚而致,“心之所藏,在内为血,发于外为汗…" 。清代王燕昌在《即汗处知其虚处》认为:心虚则头汗,肝虚则脊汗,肾虚则囊汗,肺虚则胸汗,脾虚则手足汗 。
 
二,外感出汗者,病位早期多在肌表,经络 。内伤汗病病位多在脏腑 。
津随气动,体虚者气不摄津,所以一动就全身暴汗,气为阳头部更容易出汗,而气阴阳失调者,体弱气虚者,温煦产热不足,气又随汗出,更增强了热能加速耗损,因而一出汗身上是凉的 。
1.内伤汗病病理辨证以气、血、阴、阳为要点 。
1.1.气虚出汗伴呼吸气短,神疲少气懒言,汗出且畏风 。
1.2.血虚以睡则出汗,心悸失眠,面色不华 。
1.3.阴虚以汗出伴口舌干燥,舌红少苔 。
1.4.阳虚以汗出伴肢冷畏寒,便溏… 。
类别有自汗盗汗、战汗绝汗、黄汗脱汗等 。
时时汗出动则发生发作为自汗 。
睡中汗出醒来汗少为盗汗 。
汗出色黄染衣粘之为黄汗 。
大汗淋漓不止,肢冷息微神变者为绝汗 。
2.内伤致汗病多属虚、且兼虚实错杂复杂化 。
虚为气虚 阳虚、阴虚 血虚;实则以湿 痰 热瘀 滞;或虚实常相互转化并合 。
 
三,一动就全身暴汗,尤其是在头部,而且一出汗身上是凉的 。本病如无外邪传感者,此病可诊为汗病属自汗证型之一,多由脏腑阴阳气血受损,摄气摄津功失调引起 。
此症病理为气虚伴随一些正气阳气虚脱虚陷反映特色 。
此病不是一般性的营卫不和,当然含营卫失调,主体是精血阴阳失调内容特色 。
整体辩证施法,参考调理治疗法则:益气固脱、生津通阳为主,兼补心血固表调营卫为宜 。
一动就全身暴汗,尤其是在头部,而且一出汗身上是凉,以生脉饮合玉屏风散及桂枝汤三处方加减治疗调理 。
组成: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、炙黄芪、白术、当归、白芍、防风、桂枝、熟地、煅牡蛎、炙甘草,加少许大枣生姜,并随证加减 。
汗出过多易伤津液、阴精、气血及阳气正气,且常互为因果关系 。
 
预防保健
注意身体素质功能锻炼保养,保持良好心情情绪、环境因素保护,避免汗出当风与寒凉,保障机体气血阴阳调和,腠理密固经络和畅,防止汗变 。
原创作者,本文为知识共享 。
【一动就暴汗 尤其是在头部 且汗出身凉 要怎么解决】如使用不当,概不负责,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。

    推荐阅读